新特首的最新施政綱要還未公布,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就提前放出重磅消息!
昨日,協會發表了2022年香港施政報告人才政策的倡議書。
無論想申請香港優才、
香港專才還是香港進修,只要想拿香港身份,下面這些倡議內容與你息息相關!
關鍵點全部整理好,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一、香港優才
2021年,優才計劃配額翻倍,目前的配額是每年4,000人,大部分個案申請需時至少9~12個月。
繼續增加配額
未來或可繼續增加配額,甚至取消配額限制。
這一點前特首也有明確表態過。被采納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縮短優才審核時間
往年申請優才從提交材料到獲批,需要9—12個月,甚至有人等待24個月,今年甚至有6個月就獲批的案例。這是因為6月份的時候審核委員會新增了20%的人手。
建議未來咨委會規模繼續擴大,增加評審會議的次數(目前為三個月一次)。
從檔案初審到甄選審批盡量縮短申請人等待時間周期可能縮短到3-6個月。
優化評審標準
優化相關評審標準,以全方位多元化吸納人才,如對文化、藝術、體育等行業人才引入更靈活多元的評審標準,并調整更新申請表格第12部分的「行業」,以適應社會和行業發展。
二、香港專才
輸入內地人才計劃是目前海內外人才來港的最主要方式,疫情之前的2019年申請人數超過六萬人,審批通過率亦最高近90%。
目前香港專才對本地雇主的要求是至少成立一年,不少于3名本地員工,年營業額在300萬以上。
2022年專才計劃申請手續簡化,放寬對年薪達港幣200萬元或以上的專才計劃申請人的要求;逗留期限模式也由1+2+2+3年,改為2+3+3年。
放寬對香港本地雇主的資質要求
可以考慮進一步放寬對特定行業香港本地雇主的資質要求,特別是從事創新科技、金融科技、綠色環保、生物醫藥等香港亟需發展行業的雇主,對其業務規模、本地員工等資質要求進一步放寬,甚至豁免提交相關資料,以讓相關行業雇主更便捷、快速地從海內外聘請到香港本地亟需的相關人才。
放寬對特定行業請人的資質要求
目前年薪達港幣200萬元或以上的專才計劃申請人無須遞交學歷及工作經驗證明,相應聘用公司亦無須遞交本地招聘工作的證明,建議參考如上規定,放寬創新科技、金融科技、綠色環保、生物醫藥等香港亟需發展的新興行業的專才計劃申請人的資質要求。
三、香港進修
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計劃2008年推出以來,已有超過10萬名畢業生獲批。
目前應屆非本地畢業生如有意申請留港工作,無須在提出申請時已覓得工作便可留港12個月。留港發展須以1-1-2-2-3年的模式在港逗留。
更新在港逗留模式
建議全面簡化非本地畢業生留港發展計劃,改為無須在提出申請時已覓得工作,便可留港24個月,即非本地畢業生留港發展以2-3-3年的模式在港逗留,大幅降低申請次數及手續。
四、新引才制度
創科人才綠色通道
設立創科人才綠色通道,重點加大「搶」創科人才的力度。設立「創科人才基金」和「住房津貼」,為創科人才來港提供經濟支持和發展誘因;簡化初創企業招募人才來港的簽證辦理手續。并為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給予人才本身獎勵補貼。
家長陪讀簽證
給予非本地優秀中小學生家長陪讀簽證,并允許其在符合特定條件的前提下在港就業,從根本上解決本港目前及未來生源不足的問題,同時緩解部分行業的勞動力短缺。
五、其他福利
提高居港待遇
特區政府在六月宣布將電子消費券計劃的受惠人范圍擴展至暫未成為、但有資格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人士,包括通過不同計劃來港的優才及專才人士,建議政府繼續推出相關政策,提升外來人才的居港待遇。
調整永居時間
因為獲得香港永居需要7年時間,協會認為過長的等待影響人才申請積極性,以及拿永居的成功率,建議把時間由7年縮短至5年。
解決人才留港居住
興建人才宿舍,為來港人才在置業前提供優惠及舒適的居住空間。
提供更寬松的人才首次置業政策,協助來港人才置業建立家庭,促進人才留港。檢視非永久人才購房印花稅政策,設立印花稅退稅補償機制促進人才留港。考慮豁免部分可評定為頂尖人才的優才購房印花稅,允許合資格優專才在成為本港永久性居民后,申請退還首置支付印花稅與同等條件下永居人士需支付的印花稅差額,幫助新來港專業人士在港置業。
今年協會所提出的倡議,新特首會采納多少呢?10月2022年最新施政綱要公布之后,答案自然有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