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不少人已做好新年的出境旅游計劃,與家人朋友一起開開心心去度假。但是,不少新規將從1月1日開始執行,可能當初在大家眼中的“小事情”,都可能會影響到個人出境,快來看看究竟有哪些?
一、不文明旅游留記錄
國家旅游局發布《國家旅游局關于旅游不文明記錄管理暫行辦法》后,如果旅游期間有不文明行為記錄,將被列入黑名單,該信息將保存1-5年,在此期間,個人信息記錄和出行將會受阻,包括:
1、旅游主管部門可以將旅游者的相關信息納入不文明行為記錄,向社會公布;
2、有關部門和機構、行業組織、經營者可以根據職責權限在征信系統中記錄,采取在一定期限內限制出境旅游、邊境旅游、參加團隊旅游、乘坐航班等懲戒措施;
3、對于列入“黑名單”的游客,景區可以進行限制或拒絕。
據悉,截至目前,已有35名游客被列入黑名單。
二、欠繳應納稅額
中國國家稅務總局近日發布《重大稅收違法失信案件信息公布辦法》中規定: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采取轉移或隱匿財產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稅款金額1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納稅人的納稅信用級別,將直接判為“D級”。
對于此類納稅人,稅務機關將通知
出入境管理機關,阻止其出境。另外,還將采取禁止部分高消費行為、限制擔任相關職務、金融機構融資授信參考等懲戒措施。
三、新個稅法,別忘了繳稅
新個稅法的改革,對于中國稅收居民有了明確規定,“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滿183天的個人,為居民個人,其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意味著,只要在納稅年度里在中國住滿183天的境外人士,都成為中國稅收居民,需要對其全球所得征稅。
四、逃匯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公開通報了15例外匯違法違規行為,涉案主體包括4家銀行、4家企業和7名個人,總罰款金額約1700萬元人民幣。被通報的4家企業和7名個人的處罰信息,將納入央行征信系統。
像旅行途中一些不文明行為,在大多數人眼中,可能在現場批評完了就完了,但沒想到卻會對未來的出行造成如此大的影響,因此,在生活甚至在一次簡單的旅途中,都要嚴格遵紀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