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開學僅剩半個月時間!
學生和家長們
你們的學習進度怎么樣了?
你是否也在擔心在暑假里
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
差距越來越大呢?
近日,一篇《我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里的孩子》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引發眾多家長的熱議:
數學課200元一節
新概念英語2000多元一期
鋼琴課450元一節
出國雅思培訓課動輒20000元起步……
各種培訓班賬單被家長無奈地稱為“碎鈔機”。
學生——光數學就報了三個班
南京初中生小趙說,她的暑假沒有哪天是閑著的。
“我通常上午上7年級數學復習課,下午上8年級數學預習課,8月份還有一輪數學課。”僅是預習就上了兩個班,由不同的老師講課,側重點不同。
這個暑假她本還想補補物理,但因為數學補得太多,還要上鋼琴課,還得抽時間完成學校和培訓班的作業,所以只能放棄。
“每天上課確實枯燥,但不補不行啊!”說起補課的原因,小趙也很矛盾,父母倒沒有強制她補課,是她自愿要補的。
小趙上的數學課,價格不便宜。比如,
7年級的復習課就要260元一節,一期上20多天。
8年級的預習課1800元,
鋼琴課450元一節……
粗粗估算,僅補課就要花掉數萬元。因為補課密集,原本計劃好的出國游也“縮水”成了周邊游。
課外培訓班格外火爆
除了中學生,小學生也忙著奔走于各類培訓班、興趣班。
婷婷是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這個暑假,她過得一點不輕松。
周一到周五上午8點半到11點半,她都要去某培訓機構上課,
上課內容就是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學科,
周末還得學習繪畫。
“大家都有很強的‘搶跑’意識。”婷婷的媽媽直言不諱,班上絕大部分同學都在超前學習下學期的內容。她還補充說,雖然老師不支持補課,但是鼓勵孩子提前預習。因此,大家都在爭分奪秒地競爭。
超三成家長表示暑期培訓花費超萬元
針對暑假補課花費,招考部落上周發起了微調查:
在348名參與投票的網友中,有115位網友表示,孩子暑期培訓班補課的費用在10000元以上,占投票人總數的33%;補課費用在5000元及以上的占總數的57%。
一位家長補充說,這些花費僅是上補習課的費用,如果加上購買輔導資料、課外書,外出旅游或者各種游學夏令營,1萬元是遠遠不夠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暑期瘋狂補課呢?
家長和學生被升學壓力裹挾,為了進好學校,大家都很焦慮。家長普遍抱有這樣的心態:班上成績好的學生都在補,那其他學生還能不補嗎?
還有一個比較現實的原因,現在的雙職工家庭居多,父母都是上班族,放假期間,很難照顧到小孩。“把孩子單獨留在家里,大人不放心,不如送到教育機構,相對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來自新浪微博網友評論:
教育上的貧富差距,正在加劇階級固化追根溯源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平平安安順風順水的成為社會精英,成功人士,所以才會努力按照社會精英,成功人士的標準去打造自己孩子,為其鋪就一條康莊大道。
于是,各種補習班競賽班游學夏令營“壁壘”也都應運而生,也制造了所謂的“階層”。
為什么今天的家長如此焦慮?
因為這些壁壘不是只需孩子的努力就可以逾越的,很多門檻是需要用金錢才能跨越,于是才會有對“階層固化”的焦慮。
有錢意味著可以接受好的教育,于是孩子就得以進好的學校,接受更多的機會和資源,最后得到更好的工作與收入,繼承父輩們的地位。
而沒錢的就從起跑線上被刷下來,只能成為社會底層。
于是大家都不淡定了,開始焦慮“階層固化”……
因為應試教育實在令人深惡痛絕,很多中國家長羨慕美式教育,似乎在那種教育中學生的個性就能得到充分的解放,充滿創造性,培養出來的都是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那樣的人物。
但事實上,越是程度高或者名校的孩子,越是少抱怨累;越是條件好的家庭,越是要求嚴格。
全世界的孩子都在拼
美國
美國的中學早晨8點上課,下午3點放學。乍看起來學生學業挺輕松,但現實是,很多學生每天凌晨一二點睡下,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除了完成作業,他們把大量時間投入課外活動,尋找自己“與眾不同的亮點”。
這就是美國中學教育和中學生活的另一面:學生瘋狂學習,每天甚至只睡4個小時;他們課外活動豐富,特長“傍身”;家長們關注教育,90%的家庭不惜重金聘請家教……
英國
在我們一直呼吁給學生們減負時,英國學生卻正經歷著另一種極端。據外媒報道,英國蘭開夏郡布萊克浦區14歲少年Aaron Parfitt帶領100多名同學罷課,進行游行示威,原因是嫌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少!
Aaron Parfitt雖然年紀不大,但考慮的問題卻不少。他認為,學校老師平常布置的家庭作業太少了,擔憂學校的教學水平。因此,帶領100多名同學舉行了罷課。
東南亞
東南亞部分國家讓孩子很早就開始學習計算機和編程的課程。
學生從2年級開始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
3年級學生人人都在學習如何使用Windows 系統,
4年級學生學習標識代碼,
5年級學生編寫包含循環結構的程序。于是,他們的高中生一半能通過谷歌極大難度面試。
盡管全世界的娃兒都在拼,但是中外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教學模式——簡單灌輸VS 注重啟發
國外的教育方式傾向啟發式,注重體會和理解。
相比于國內同年級的學生,國外學生課程的難度并不高。
但是國內的老師通常會把所有的知識點一股腦兒灌輸給學生,而國外的老師則會通過一定的例子、情境不斷啟發學生思考,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
課堂體驗——強調紀律性 VS 寬松活潑
相比國內,國外課堂的教學環境更加輕松、活潑,紀律沒有那么濃厚。師生之間的關系更類似于同伴關系,更輕松融洽。
而在國內,老師們通常都比較嚴肅,更傾向于塑造“為人師表”的穩重形象。簡單來說,國外課堂強調在寬松、和諧的氛圍里學習知識,因為知識本身是有趣的,學習也應該是有趣的。
教學結果——嚴進寬出VS 寬進嚴出
相比國內大學的嚴進寬出,國外大學則寬進嚴出。由于高考的存在,國內大學總的來說是保持嚴進寬出的狀態。
一般來說,國內一本大學每年延時畢業或者不能畢業的同學的比例較小。而在美國,高校對于學生的成績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根據美國教育部的數據,初次入學的本科生在6年內的畢業率大約是60%。
全世界的孩子都在拼命,然而每個國家追求教育的目的都不一樣。既然如此,何不把目光放得長遠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