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況】 位于歐洲西部的愛爾蘭島中南部。西瀕大西洋,東北與英國的北愛爾蘭接壤,東隔愛爾蘭海同英國相望。海岸線長3169公里。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2月3.2℃,8月16.2℃。
公元432年圣帕特里克到此傳播基督教及羅馬文化。1169年遭英國入侵。1541年起英王成為愛爾蘭國王。1916年都柏林爆發抗英的“復活節起義”。1921年12月6日英被迫允許愛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仍屬英國。1937年愛宣布“自由邦”為共和國,仍留在英聯邦內。1948年12月21日脫離英聯邦。1949年4月18日英承認愛獨立,但拒絕歸還北部6郡。
【政 治】 1997年6月議會大選后,共和黨和進步民主黨在獨立人士的支持下組成少數派聯合政府。在政治、經濟、外交、社會等各領域舉措得當,經濟保持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長,失業率大幅下降,實現了從農牧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北愛和平進程取得生大進民展,愛爾蘭的國際地位有所提高。2002年5月大選后,共和黨和進民黨組成的聯合政府蟬聯執政,繼續致力于克服世界經濟疲軟對愛經濟的影響,并維護北愛和平進程。目前,政府在議會166個議席中占89席。
【憲 法】 現行憲法于1937年6月14日經議會通過,同年12月29日生效,后修改過10次。憲法規定:愛爾蘭國體為共和國,總統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七年,有權召集和解散議會,任命內閣總理及部長,并任軍隊統帥。1999年12月,根據愛英兩國政府及北愛有關各方達成的《北愛和平協議》,愛政府修改憲法,取消了有關要求北愛領土主權的條款。
【經 濟】 80年代以來,愛以軟件、生物工程等高科技產業帶動國民經濟發展,并以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資,完成了由農牧經濟向知識經濟的過渡。自1995年起,愛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成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被譽為“歐洲小虎”。軟件業產值占GDP的11%。1997-2001年年均經濟增長率達9.2%。2001年愛經濟增長率5.9%,連續8年居歐盟第一。2002年,愛GDP增長率為3.7%,經濟全球化指數居世界第一,經濟競爭力世界排名居第24位。愛現為全球第四大寬帶網絡通訊國家。經濟活動的81%集中在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特別是都柏林及附近的中東部地區,聚集了全國39.4%的人口和47.9%的經濟產值。愛政府已制定“國家發展計劃”幫助落后地區發展引資,增加就業。目前,愛經濟面臨的挑戰主要是加強使基礎設施建設和減少美國及世界經濟減緩給愛經濟帶來的影響。2001年愛主要經濟指標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1145億歐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9820歐元
GDP增長率:5.9%
通膨率:4.2%
失業率:3.7%
貨幣名稱:愛爾蘭鎊(Irish Pound)
匯率:1愛鎊約合1.27歐元(2001年)
【資 源】 鉛鋅礦儲量豐富,是歐洲最大的鉛鋅生產國。泥煤分布占全國面積的13%。天然氣儲量估計為382億立方米。所需能源的70%依靠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