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美聯儲和美元的近期變化是同步的,彼此之間也形成了邏輯上的相互支撐和效果上的相互疊加。然而,美國經濟金融整體變弱只是短期現象,不會變成長期趨勢。美聯儲加息大方向是確定的,力度也會超出市場目前的預期,6月就可能發生重要變化。
如果一件事情無法永遠持續,那么,它必將終止。近期,整個美國經濟金融給人一種全面變弱的感覺,4月28日,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次日公布的一季度美國經濟核心數據表現乏力;美元指數則在4月末降至93左右的低位。筆者認為,美國經濟、美聯儲和美元的近期變化是同步的,彼此之間也形成了邏輯上的相互支撐和效果上的相互疊加。然而,美國經濟金融整體變弱只是短期現象,不會變成長期趨勢,6月就可能發生重要變化。
今年一季度美國實際GDP季環比增長年率僅0.5%,大幅弱于1947年以來3.23%的季均增速。只是,數據走弱是暫時性的,一季度增長率走弱是美國經濟的特殊“新常態”。1947年以來,美國一季度經濟增長率的均值為3.33%,和增長率相仿;然而,2008年至2015年間,一季度經濟增長率均值為-0.45%,其中,2014年和2015年一季度增長率僅為-0.9%和0.6%。這種特殊的年初效應是季節、政策和市場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具有一定客觀性,壞的開始并不等于失敗的一半。美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強于增長率數據顯示的水平。剔除庫存、進出口和政府支出三大波動因素的影響后,一季度美國經濟內生增長率為0.97%,高于增長率。一季度美國個人消費增長1.9%,為經濟增長提供了1.27個百分點的貢獻。由于勞動力市場恢復提振了居民收入,且消費者信心始終較強,所以,美國消費主引擎的后續表現依舊值得謹慎樂觀。當然,全球因素帶來了暫時性的不利影響。一季度全球金融市場對中國經濟和人民幣過于悲觀,市場大波動給實體經濟復蘇帶來抑制效應。盡管美元指數大幅走弱,但進出口給美國經濟增長造成了0.33個百分點的拖累。考慮到3月以來,市場對中國經濟和人民幣正面重估,全球市場趨向穩定,全球因素對美國經濟的不利影響有望漸次減弱。
雖然美聯儲4月底的議息會議用非鷹非鴿的表態暗示了繼續觀望、相機抉擇的政策偏好,但筆者依舊維持之前的判斷,美聯儲加息大方向是確定的,力度也會超出市場目前的預期,6月加息的可能性高于期貨市場顯示的20%左右的概率。如此判斷的依據在于:第一,美國經濟復蘇大趨勢穩固,二季度短期反彈是大概率,美國勞動力市場恢復已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經濟基本面能承受加息沖擊;第二,美國產出缺口正在慢慢消失,失業率則已下降至自然率附近,貨幣政策持續偏向鴿派所能帶來的增長效應非常有限;第三,除耶倫外,近期美聯儲高官的言論都偏向鷹派,表明美聯儲就加息節奏的內部分歧在逐漸消失;第四,近期大宗商品市場回暖,油價持續上升,美國通脹上行壓力加大,對貨幣緊縮提出了客觀要求;第五,中國經濟近期發生了一系列積極變化,IMF上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全球市場環境趨向穩定,美聯儲加息的掣肘因素進一步下降。
美元指數自年初以來的走弱令很多人吃驚。實際上,美元匯率走勢復雜而獨特。在長期運行過程中,特別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元匯率走勢經常與主流預期相背離,并由此放大了金融市場的波動。美元走勢常出人意料,主要是因為美國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影響美元匯率變化的外部因素數量最多;美元是全球唯一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貨幣,金融危機實際削弱的是歐元,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里的地位既穩定又強勢,這種貨幣霸權賦予美元獨特的運行邏輯;匯率本就是最復雜的經濟變量,匯率決定理論始終處于百花齊放的狀態,購買力平價理論、利率平價理論、要素決定理論、資產配置理論和Do-Do機制轉換理論等都對美元匯率變化具有一定解釋力,但沒有任何理論具有壓倒性優勢,市場對美元匯率運行的理解和預測缺乏統一的理論框架。在現實中,決定美元匯率走向的關鍵問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美聯儲貨幣政策取向,鷹派助走強,鴿派促走弱;全球混亂程度和市場恐慌程度,市場越是恐慌美元越是有走強動力;全球通脹比較,美國相對通脹壓力越大,美元走弱動力越大;全球經濟復蘇比較,美國相對復蘇趨勢越強,美元走強動力越大;主要非美經濟體貨幣政策取向,寬松稍有疑慮,就會助跌美元;全球化進程,全球化推進越快,美元內生貶值動力越強;全球資產配置動向,越是多元化,越是助跌美元;競爭性貶值傾向,越是以鄰為壑,美元越是容易走強;美元霸權程度,霸權越穩固,長期貶值傾向越強??梢?,多種影響美元因素的時序和方向差異很大,相互間存在復雜的抵消效應、疊加效應或交錯效應,強調單一或少數因素,無疑是片面的。
筆者在2015年末的深度研究中就提出,加息后美元將迎來沖頂后的短期貶值。實際上,盡年前四個月美元貶值是符合預期的,而這段短期貶值可能正接近尾聲。長期來看,美元依舊處于強勢周期,后續走強的邏輯依舊成立:從經濟周期看,美國經濟始終領先全球,美元長期走強有經濟基礎;從政策周期看,美聯儲處于加息周期,歐洲、日本和中國則處于寬松周期,利率平價將給美元走強提供長期動力;從政治周期看,全球正處于經濟風險向地緣政治風險輪轉的過程之中,英國退歐、美國大選、朝核局勢、中東局勢等一系列不確定性將隨時可能增強避險需求,美元資產在全球大宗資產配置中始終具有相對吸引力。歷史上,加息后美元指數階段性貶值一般持續期約半年,此輪美元貶值已持續了四個月,動能正逐步削弱。日本央行4月末沒有擴大寬松力度是超預期的,并直接導致美元對日元迅速貶值。筆者認為,日本和歐洲央行在負利率方向上的寬松努力還將長期保持,這種意外不會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