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來越多的人來咨詢移民,小編總結了一下各家移民的原因,無非就是老婆大人怕孩子在國內上學受罪,或者自己覺得生活太累,還有嚴重的霧霾時不時的肆虐。
一、
在以前,移民是富豪們的專利。但凡有了一定的身家,手里拿個綠卡并不新鮮,吸金無數的影視明星,經常被曝是某國永久居民,當然直接入籍的也不在少數。
目前,富豪對于移民的熱衷程度依然不減,新進崛起的被稱為“中產階級”的人群也加入到了移民大軍的行列里,并迅速成為移民主力軍。根據聯合國發布的《全球移民報告》,中國已成為全球第四大移民輸出國。
二、
據調查顯示,教育已經連續多年成為移民海外的主要原因。不少人移民申請人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孩子,甚至表示,哪怕孩子出去了,自己成為“老外的父母”也是可以的。
近日,朝陽某幼兒園“體罰”兒童、西紅門清理騰退“外來務工人員”兩件事情發生后,那些被“清理”的人們冒著寒風找一個歸宿的時候,有房子住的人卻愈發焦慮起來。
雖說有房有車,暫時不會被清理,但誰又能保證自己孩子沒遭遇“體罰”呢?而且類似的新聞越來越多了,很可能不是偶然事情。
中國二胎政策開放后,北京新生兒急劇增加,致使北京學前教育在園幼兒數量急劇增加,年均增加近2萬人,而幼兒園數量卻一直在減少。
根據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2015年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截止2015年底,北京市共有在園幼兒數量39.4萬人,2015年入園幼兒數量為14.9萬人。這導致了過去幾年激烈的“入園競爭”,優質“學票”也是一票難求。
按照2013年教育部印發的《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全日制幼兒園的教職工與幼兒的比例需達1:5至1:7。然而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幼兒園教職工為381.8萬人,師生比約為1:12,若要達到1:7的目標,需新增幼教職工248.8萬人。
根據教育部年度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幼兒園教職工381萬人,其中園長、專任教師250萬,在這些幼師中,學歷主要集中在專科水平,占總數的56.37%,有22.4%的教師只有高中及以下文憑。
目前人口和新增人口急劇增加致使全國的幼兒園都處在缺少合格的教職員工的狀態,盡管各大院校努力擴大招生、培養幼師,但是一方面師資仍然不足,另一方面課程設置上也與幼兒園發展需求不吻合,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入職后不能勝任幼教崗位工作,仍需從頭培養。
這就意味著,在未來幾年,負責教育、看護孩子的幼師的數量和質量,并不能達我們所期望的狀態。
三、
移民不再是一時沖動,而是深思熟慮之后做出的取舍。國外優質的教育,健康的環境,無不吸引著每一個用心良苦的家長。
一位移民馬耳他的陳阿姨在采訪中這樣說道:“馬耳他的天是湛藍湛藍的,云是雪白雪白的,人是非常熱情的,在看到國內很多學校虐童事件發生后,我們覺得當初堅持移民是個正確的選擇,因為孩子在這里學習非常快樂。”
歐洲移民新貴國家馬耳他,如今已成為中國家庭投資移民的熱門目的地。
這不僅僅在于馬耳他獨特的身份優勢(歐盟成員國、申根國、歐元國、英聯邦國家)和較低的移民門檻(25萬歐元額),更在于馬耳他這個國家能夠把優質的教育質量和低廉的學費成本結合起來,讓很多困于「高昂的學費」和「稀缺的名校學位」的中產家庭看到了解決辦法。
馬耳他本地人口45—46萬左右,全國學校有340所,教育資源人均比例達到7:1,屬于世界領先地位。
公立學校全部免費,私立學校學費也非常的便宜,只有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三分之一。馬耳他學校的師資力量卻非常雄厚,基本上都是牛津、哈佛等名牌學校畢業的教師。
馬耳他的大學與美國、英國及歐洲各國名牌大學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馬耳他很多畢業生,都被哈佛、普林斯頓、愛丁堡、牛津、劍橋等大學許多世界名校錄取為研究生和博士生。
尤其是馬耳他大學,是馬耳他最好的國立大學,英聯邦體制中最古老的大學,也是世界百強大學。
四、
一個正確的移民決定,就像是極簡主義者在不斷地砍需求。讓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呼吸更新鮮的空氣,那么,為了這個需求,我可以砍掉國內的名譽地位、復雜關系、熱鬧生活,去營造一個新的人生。
現在的中國的中產階級終于有了做出這樣選擇的機會和實力。2015年8月25日頒布了馬耳他永久居留與簽證計劃(Malta Residence and VisaProgramme),即馬耳他國債投資移民項目。
申請條件:
主申請人年滿18周歲,資產等值50萬歐元以上或者年收入等值10萬歐元以上;
無刑事犯罪記錄;
投資25萬歐元購買馬耳他國債,為期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