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高凈值人士注意了!
近日,繼工商銀行、農行及中行之后
建設銀行宣布啟動
存量非居民個人高凈值客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
四大行悉數出手,一場大風暴正在席卷而來!
近日,又有一家國有大行——建設銀行宣布啟動存量非居民個人高凈值客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這是繼工、農、中三大行后,第四家發公告通知客戶配合相關調查的國有大行。
建行宣布,該行從2017年9月30日起開展存量個人高凈值客戶盡職調查工作,要求擁有非中國稅收居民身份,且于2017年7月1日前在該行開立過存款賬戶、銀行卡賬戶、儲蓄國債-憑證式(現金購買)以及其他《管理辦法》要求盡職調查賬戶的客戶,于今年12月31日之前配合該行填寫并簽署相應的稅收居民身份聲明文件。
公告顯示,建設銀行此舉是為了履行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國際義務,規范金融機構對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行為。
事實上,對存量個人高凈值客戶開展涉稅信息盡職調查工作的銀行,可不止四大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恒豐銀行也在官網發布了相應公告。
其實,對存量個人高凈值客戶開展涉稅信息盡職調查這事,也算不得新鮮事。早在4個多月前,國家就開始部署了。
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時間表,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對存量個人高凈值賬戶摸排工作還有3個月左右的時間。
★ 2017年12月31日前,金融機構完成對存量個人高凈值賬戶(截至2017年6月30日,金融賬戶加總余額超過100萬美元)的盡職調查。
★ 2018年5月31日前,金融機構報送信息。
★ 2018年9月份,國家稅務總局與其他國家(地區)稅務主管當局第一次交換信息。
★ 2018年12月31日前,金融機構完成對存量個人低凈值賬戶和全部存量機構賬戶的盡職調查。
銀行相繼出手,可見這件事情是多么重要,未來估計還會有更多的銀行加入。
那么,這次排查的對象到底是指誰呢?
《管理辦法》明確指出,排查對象是是非居民金融賬戶。
“非居民”是指中國稅收居民以外的個人或企業,然而,非居民并不等同于“外國人”,如中國護照持有者但長期居住在海外,其在中國境內持有的銀行賬戶也有可能被判定為非居民賬戶。
根據協定,需要交換的信息包括:開列或者保存在幾乎有所銀行、信托、券商、保險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的,相關人員的存款賬戶、托管賬戶、基金、保險、年金等的信息。其中個人信息包括賬戶、賬戶余額、姓名、出生日期、年齡、性別、居住地等。
為啥要在咱國內,對外國機構、個人的賬戶信息開展調查?
一句話:交換!和誰交換呢?同那些加入CRS的國家政府!
來而不往非禮也,咱們把外國機構、個人在中國的金融賬戶信息提供給合作國家政府,而這些國家,也會向中國政府提供中國居民、企業在他們國家的資產狀況。目前,已經有101個國家參與了CRS。
說白了,就是各國政府之間相互通報對方公民在自己國家的財產信息,以避免偷漏稅、洗錢等。
比如一個中國富豪,他在英國、加拿大、新加坡、開曼群島同時擁有賬戶和資產,最遲到2018年,他的這些財產信息將都會被中國的稅務部門掌握。
這一下,那些把資產轉移到國外的人,將徹底裸奔、無處可逃。
隨著“中國版CRS”的逐步推進,部分高凈值人群的避稅手段會被暴露。
我們知道,在CRS體系下,國籍不一定是稅務居民的唯一判定標準,CRS是以當前所居住的國家來判斷。在金融機構決定情報交換的具體國家時,個人稅務居民身份所在地至關重要。因為稅務居民身份所在地將決定稅務情報向哪個國家的稅務機關提供。
簡單的說,你是哪個國家的納稅居民,那么CRS將把你的信息交換回你的納稅國家。
在這一背景下,高凈值家庭的全球身份規劃顯得尤為重要,擁有全球通行和稅務優惠的身份是這類人群的重點選擇。
那么高凈值資產人士該如何通過海外身份來合理規避稅務風險呢?如對移民、留學、海外置業感興趣或有疑問,歡迎致電全國咨詢熱線: 400-999-3586。
在線咨詢
400-999-3586
seaf688
13670164053
13670257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