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這快一個星期了,與越來越多的阿爾巴尼亞人談到這個話題了,和中國差異巨大,所以很值得寫一下。
三年學士,兩年碩士
前幾年阿爾巴尼亞還是5年得統一學制,但現在開始分bachelor和master,前三年bachelor,后兩年master。
阿國人民普遍反映對教育質量堪憂,不是學制短,而是師資力量薄弱。薄弱到什么程度,有個學computer engineering的哥們說他們的有些課程在學校和國內找不到合適的老師教,需要從德國把老師請過來教課。聽說過留學的,請教授過來教整門課程的還是第一次聽說。
還有一方面是教育質量和態度也不行,很多教授都有自己的business,他們沒有臺多心思花在教學上。他們master的時候很少去上課,我問不上課能畢業嗎,那哥們笑了,他說問題是有時候你去上課了,結果老師沒來,這個太囧了。
其實中國好像也有類似的情況,讀研的時候有些課直接是教授的博士在教,教授們也在忙著自己的business,不同的是國內的很多business是掙國家的錢。。。這個就不說了,要說起來罄竹難書啊。
讀研時可以工作嗎?可以!
阿國人讀研的時候很多都出來全職工作,公司是可以跟他們簽合同的。我又思維定勢了,問為什么不是先intership,直接就可以全職。那哥們反問我:為什么不行呢?在中國不行嗎?我鎮定地想了一下,腦子里閃過了諸如檔案啊,三方啊之類的東西,算了不能跟他扯這些了,這些神奇的東西會讓他迷失的。直接答曰:not allowed...他猶豫了一下,估計是想問為什么,后來應該是想到這事發生在中國,就懂了。
中國讀研的時候貌似還是很忙的,有課要上,老板的活要干,能去干個intern就不錯了,好像沒有人奢望過全職吧,其實是都沒有人想過我為什么不能去全職上班啊。
不過話說回來,阿爾巴尼亞這個學生上班的情況在全球也不多見吧,怪不得我思維定勢了。
學IT行業能致富嗎?
他們的計算機貌似分為programmer和engineering方向。
Programmer在中國俗稱碼農,其實有著一份比較體面的工資,特別是大公司的研發機構。我突然反應過來,在阿爾巴尼亞需要碼農嗎??有研發中心嗎??得到的回答是有一部分工作是需要編程的,其中相當一部分是web編程,所以在他們眼里programmer好像是一個很低端的話,地位有點不如搞engineering的。
Engineering方向在中國俗稱運維,技服,等等。。。主要的skill在網絡啊,數據庫啊,網元集成啊,等比較大面一點的東西,大面的意思基本就是不用去扣程序跑到哪段邏輯哪塊內存的值應該是多少,有沒有泄漏之類的具體問題。這類工作在阿爾巴尼亞的需求量還是不小的,而且貌似在他們眼里是個高級的活,畢竟接觸的都是大廠商的大服務器,主流數據庫啥的。比如在Vodafone里就有一批人維護著廠商賣給他們的各個網元,因為廠商在阿爾巴尼亞當地往往沒有強力的技術支持團隊,所以就需要他們自己學了。。。不過這樣也挺好。
寫到這里,感覺中國的碼農還是很幸福的,有這么多機會供挑選。像阿國這種落后點的地方,會個C++語言,Java啥的,再牛,估計也掙不到多少前,沒機會啊,沒有太多公司需要這個啊。像在北京上海這種地方,會個C語言就能輕松幾千上萬,幸福啊。同時也要有危機感,哪天中國發展到美國那種程度,人力成本太高了,碼農工作就沒這么好找了,不過那天好像還很遙遠。
結束語
跟Vodafone的阿爾巴尼亞人接觸,感覺他們人都很不錯,素質也很好,所以阿爾巴尼亞的教育也算是成功的吧。有許多的不足其實是受現在收國家經濟實力,環境的影響,希望這里的教育能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