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英美等國家不同,德國教育因為其悠久的歷史和特殊的環境所以形成了其獨樹一幟的教育體系,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德國獨特的職業教育體系。
在德國教育中,學生們在初中畢業之后便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一個選擇,是繼續讀以大學入學考試為目標的文理中學,還是選擇進入職業學校去接受以直接參與社會工作為目的的職業教育。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樣的選擇實在是太容易了,當然是選擇更好的文理中學了。但是在德國人眼中卻并不是這樣的。
德國的職業教育和國內不同,學校是和企業直接聯系的,并且在學習過程中是以企業占主導地位,學生必須先和企業簽訂培訓合同,作為企業的實習生,再去企業對應的職業學校進行學習。
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企業進行實習,并且由企業內部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實際指導,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學校接受理論知識教育,并且學校的理論課程是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制定的,這樣學生能夠得到與自己技能最相符的理論知識教育。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期間也是企業的準員工,所以企業也必須按規定支付學生的工資,大概每月700歐元左右,所以在職業學校,學生能夠更早的接觸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也能節省讀大學的一筆開支。
在德國青年中,接受職業教育的比例約占三分之二,這意味著大多數的德國學生都選擇了接受職業教育盡早走向社會。和國內不同,德國的職業學校由于有企業的支持,所以特別受到中小型企業的支持,更專業的技能,更長時間的實踐也就代表著產品更好的品質。所以這也是德國制造能夠風靡全球的重要原因。這樣在社會上就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也使得德國制造能夠長時間的保持良好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