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11月20日,胡潤百富與中信保誠人壽聯合發布了最新《中國高凈值人群家族傳承報告》。
報告顯示,中國:
—擁有600萬人民幣家庭凈資產的“富裕家庭”數量達到508萬戶
—擁有千萬人民幣家庭凈資產的“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206萬戶
—擁有億元人民幣家庭凈資產的“超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13萬戶。
其中,中國擁有千萬人民幣家庭凈資產較上年增加4萬戶,廣東超越北京成為高凈值家庭最多的地區,香港的高凈值家庭規模同比下降。過去一年,高凈值人群中的金領占比上升,企業主占比下降。
高凈值家庭最多的城市
從地區來看,擁有高凈值家庭最多的五個城市是北京(29.8萬戶)、上海(26.2萬戶)、香港(21.1萬戶)、深圳(7.9萬戶)、廣州(7.1萬戶)。TOP5城市中,深圳的高凈值家庭規模增幅最快(同比增長 4.4%),香港的高凈值家庭規模減少(同比下降5.4%)。
高凈值家庭避險心理明顯
對于自身目前的財富狀態,大多數高凈值人群認為自己仍然在創富的階段 (69%),其次是守富 (59%)、享富 (49%),認為自己已經處于傳富狀態的為 36%。
在財富管理方面,高凈值家庭擁有的財富相對較為充裕,在確定性發生擾動的時代,其風險規避的心理也比較明顯。對于短期內的財富目標,與前兩年結果相似,高凈值人群最為關注的是財富的安全 (37%),其重要性高于財富增長。分人群看,對于財富的增長期待,金領相對更為重視財富的穩定增長 (38%),而職業投資者對財富的快速增長投入了更多的關注 (33%)。
在高凈值人群中,占比最多的是穩健型投資者,為46%。包括股票、基金、債券、投資性房產、保險、股權、另類投資品等金融工具在內,中國高凈值投資者過去3年的綜合平均年化收益率為 11.8%,相較上一年度下滑1個百分點。高凈值人群對收益率的滿意度因此較去年有所下降,僅54%的人對收益率表示滿意。同時,他們希望未來 3 年的平均年化收益可以達到 21.4%,與上一年度的期待值基本持平,但是對達到該收益率的信心程度并不強烈,平均為7.5分(10 分制)。
對于未來一年的理財增配計劃,保險作為資產配置的壓艙石依然獲得高凈值人群相對較高的青睞,有三成左右的高凈值人群愿意在未來一年對其進行增配,該比例與去年接近。
胡潤研究院的研究結果顯示,中國高凈值家庭年花銷,包含生活日常開銷、娛樂支出、子女教育、貸款支出等的平均為 167 萬元,平均月近 14 萬元。健康與保健(55%)、孩子教育(55%)、旅游(53%)和日用奢侈品(53%)是高凈值人群未來三年計劃增加的最主要消費類型。
高凈值家庭二代教育,普遍國際化
高凈值家族對于精英教育極為重視,他們對孩子在接受精英教育方面盡其所能。
報告就指出,七成左右財富人群已經或計劃讓子女接受海外教育,其中46%人群選擇在高中階段之后將子女送往海外接受教育。
研究也發現,部分財富人群自身就接受過國際化教育,具備長期海外生活的經驗,同時在海外積累了業務資源和人脈。
他們更傾向于通過國際學校將子女在教育早期階段(小學結束或初中)送至國外,相應伴隨著著海外房產購置、金融投資等行動,提前實現全球布局。
對于企業家族來說,很多子女還有接班家族企業、傳承家族財富的重擔,所以他們的子女教育安排,尤其需要策略與規劃。
晚一點的,家族子女在大學階段進入名校;早一點的,家族會在中學階段甚至子女年紀更小時就開始布局,送孩子進入歐洲、北美的一些優質私校。比如一些企業家子女,在英國讀私校的不少,諸如伊頓公學、哈羅公學等。
另外,一些高凈值家族對孩子在高中階段的實習經歷非常看重。因為這些實習經歷或者一些公益參與的經歷,對于申請國際優質高校來講都是加分項。
為何身份規劃對“精英”教育相當重要
以北京、上海的國際學校為例,目前都要求孩子必須全部是外籍,有的甚至要求父母一方也必須是外籍。如果是內地想去香港特區上中學的孩子,首要條件是拿到香港身份證。很多優秀的孩子,因為沒有提前規劃
外籍身份而錯過最佳申請年齡。
精英教育是個復雜又漫長的過程,既與錢有關,也與錢無關。這其中有孩子的天賦,父母的智慧、財力和見識,家族兩代人共同的教育目標,如何有效的執行,是否具備堅持的魄力,經驗和運氣,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