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國內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
據央視新聞報道,為進一步指導各地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在認真總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印發后的防控工作實踐,特別是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快、隱匿性強等特點的基礎上,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組織修訂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全面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與第八版相比主要修訂內容包括:
一、優化調整風險人員的隔離管理期限和方式
將密切接觸者、入境人員隔離管控時間從“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7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健康監測”,核酸檢測措施從“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第1、4、7、14天核酸檢測,采集鼻咽拭子,解除隔離前雙采雙檢”調整為“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監測第3天核酸檢測,采集口咽拭子”,解除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前不要求雙采雙檢。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從“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調整為“7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第1、4、7天核酸檢測。
二、統一封管控區和中高風險區劃定標準
將兩類風險區域劃定標準和防控措施進行銜接對應,統一使用中高風險區的概念,形成新的風險區域劃定及管控方案。高風險區實行“足不出戶、上門服務”,連續7天無新增感染者降為中風險區,中風險區連續3天無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其他地區對近7天內有高風險區旅居史人員,采取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措施。中風險區實行“足不出區、錯峰取物”,連續7天無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其他地區對近7天內有中風險區旅居史人員,采取7天居家醫學觀察措施。低風險區指中、高風險區所在縣(市、區、旗)的其他地區,實行“個人防護、避免聚集”。其他地區對近7天內有低風險區旅居史人員,要求3天內完成2次核酸檢測。
三、完善疫情監測要求
加密風險職業人群核酸檢測頻次,將與入境人員、物品、環境直接接觸的人員核酸檢測調整為每天1次,對人員密集、接觸人員頻繁、流動性強的從業人員核酸檢測調整為每周2次。增加抗原檢測作為疫情監測的補充手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可疑患者、疫情處置時對中高風險區人員等可增加抗原檢測。
四、優化區域核酸檢測策略
明確不同人口規模區域核酸檢測方案,針對省會城市和千萬級人口以上城市、一般城市、農村地區,綜合疫情發生后感染來源是否明確、是否存在社區傳播風險及傳播鏈是否清晰等因素進行研判,根據風險大小,按照分級分類的原則,確定區域核酸檢測的范圍和頻次。
近日多地縮短入境隔離時間
據健康時報6月20日消息,近日,多地調整了入境人員隔離政策,縮短了入境隔離時間。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不完全統計,北京、湖北、江蘇等地區已由 “14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隔離”縮短為“7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隔離”或“10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隔離”。
北京:7+7
在5月4日舉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通報,調整北京有關風險人員隔離管理措施,由原本的“14+7”調整為“10+7”。
北京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相關工作人員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表示,5月15日,北京宣布縮短入境隔離時間,對目的地為北京的入境人員實施“7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隔離”的“7+7”政策。這是5月份以來第二次縮短集中隔離時間。
江蘇南京:7+7
近期,對于網絡上發布了關于江蘇省南京市對入境人員實施“7+7”隔離措施。
對此,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撥打江蘇南京市政府服務熱線進行核實,工作人員表示,現在南京對于在本地有居住場所的入境人員實施“7+7”隔離政策,取消了此前7天居家監測要求。除南京市以外,據“國務院客戶端”小程序顯示,無錫市、常州市等地入境人員的隔離時間已由原先的“14+7”調整為“7+7”,即7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隔離。
湖北武漢:7+7
據“武漢本地寶”顯示,湖北省武漢市的海外回國人員隔離政策從6月3日起實行新措施。由之前的“14+7”調整為“7+7”。第一入境地為武漢、且目的地也是武漢的,實行7天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7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
四川成都:10+7
成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6月15日發布:成都入境人員隔離政策調整相關問題答疑。其中明確成都口岸入境人員閉環管理措施,自6月14日起,對所有從四川省口岸入境人員實行10天集中隔離,解除集中隔離后,由各市(州)閉環接回實施7天居家隔離;目的地為省外的,應閉環送至機場、車站,并提前將相關信息告知目的地。
福建廈門:10+7
廈門作為口岸城市此前在4月曾實施為期一個月的10+7試點,對部分入境人員減少集中隔離4天。
6月19日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致電廈門疫情防控咨詢電話,工作人員表示:截至目前,入境后目的地為廈門,仍繼續實施10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隔離。這意味著,最終目的地是廈門的入境人員,在酒店集中隔離的時間被縮短了4天。
國際航班逐漸增多
據21世紀經濟報道,隨著各國放寬出入境管制,國際旅行恢復正常,全球民航市場正在快速復蘇中,尤其是國際市場。正因看到整個民航業從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復蘇的步伐加快,6月20日,國際航協理事長威利·沃爾什在多哈宣布提高航空業2022年財務業績展望,預計全球民航業今年將減少至97億美元,凈虧損率為1.2%。與2020年的巨虧1377億美元和2021年巨虧421億美元相比,今年民航業績有望獲得巨幅改善。“2023年預計全行業可實現盈利,北美地區2022年預計盈利88億美元,”威利·沃爾什樂觀說道。
但對于中國民航業來說,扭虧尚比較艱難,尤其是在國際航線市場沒有復蘇的狀況下。過去兩年,在“五個一”政策下,我國國際航班數量被嚴格控制,航班量較2019年減少約9成。如今政策似乎有了松動的跡象。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兩年一直被嚴控數量的國際航班,最近的確有了實質性的增加。海航近日就宣布將于6月23日重啟重慶-羅馬航線,這條航線是疫情后已斷航的航線,意味著“五個一”政策進一步突破。
在2020年3月開始實施“五個一”政策時,中外航司在“五個一”政策框架下能飛的國際航班,是以2020年3月16日到22日仍在飛的國際航班為基準的,每家航司在每條航線上的航班量只減不增,只能每個國家每周選擇一條航線執行一班。
南航也宣布自6月起將在廣州—仰光、廣州—金邊等航線上增班。其中,廣州-仰光航線每兩周一班;廣州-金邊航線每三周一班。同時,6月將恢復武漢-伊斯坦布爾航線,每周一班。
7月起,南航還將恢復烏魯木齊-阿拉木圖/比什凱克/阿什哈巴德/杜尚別航線,均為每兩周一班;恢復深圳-莫斯科航線,每周一班;恢復廣州-德里航線,每兩周一班。這些航線中也有不在“五個一”政策航班池中的航班。
多位國內航司的內部人士對記者透露,的確聽說民航局在準備增加更多國際航班,落實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的決定。
在日前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決定將實施六方面33項措施,其中針對航空方面,將增加1500億元民航應急貸款,支持航空業發行2000億元債券。有序增加國內國際客運航班,制定便利外企人員往來措施。
而在6月1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民航局也表示,在確保防疫安全前提下,有序安排國際航班運行既有利于我國經濟發展和中外人員往來,也是實現航空運輸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目前,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統籌下,民航局正在與部分國家商談,逐步、穩妥增加定期國際客運航班,滿足人員往來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的防控政策也不是一味的放松,在縮短入境隔離時間的同時,還加密了重點人員的核酸檢測的頻次。
根據第九版的規定,加密風險職業人群核酸檢測頻次,將與入境人員、物品、環境直接接觸的人員核酸檢測調整為每天1次,對人員密集、接觸人員頻繁、流動性強的從業人員核酸檢測調整為每周2次。增加抗原檢測作為疫情監測的補充手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可疑患者、疫情處置時對中高風險區人員等可增加抗原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