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針對將要移民馬來西亞的人們,其實最關心的肯定是當地的經濟展情況,那么就跟隨大洋國際移民去深入了解一下吧。
上世紀70年代前,經濟以農業為主,依賴初級產品出口。70年代以來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行出口導向型經濟,電子業、制造業、建筑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同時實施馬來民族和原住民優先的“新經濟政策”,旨在實現消除貧困、重組社會的目標。
1987年起,經濟連續10年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長。1991年提出“2020宏愿”的跨世紀發展戰略,旨在2020年將馬建成發達國家。重視發展高科技,啟動了“多媒體超級走廊”、“生物谷”等項目。1998年受亞洲金融危機沖擊,經濟出現負增長。通過穩定匯率、重組銀行企業債務、擴大內需和出口等政策,經濟基本恢復并保持中速增長。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出口下降,政府為應對危機相繼推出70億林吉特和600億林吉特刺激經濟措施。2009年納吉布總理執政后,采取了多項刺激經濟和內需增長的措施。目前經濟逐步擺脫金融危機影響,企穩回升勢頭明顯。2010年公布了以“經濟繁榮與社會公平”為主題的第十個五年計劃,并出臺“新經濟模式”,繼續推進經濟轉型。
【對外貿易】 現為世界第18大貿易國。
【外國資本】 大力吸引外資。2006年外國投資總計202億林吉特,主要外資來源地為日本、荷蘭、澳大利亞、美國和新加坡。2009年吸引外國直接投資275.6億林吉特,2010年馬外資流入量為133億林吉特。
【人民生活 】 2011年馬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為每月4025林吉特。截至2010年,全國共有32979名醫生,137所醫院。1986年馬發現首例艾滋病患者,截至2006年6月,馬共發現艾滋病患者5830人。2010年人均壽命男性為71.9歲,女性為77歲,嬰兒死亡率6.8‰。
【資源】自然資源豐富。橡膠、棕油和胡椒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曾是世界產錫大國,近年來產量逐年減少。石油儲量豐富,此外還有鐵、金、鎢、煤、鋁土、錳等礦產。
【工業】政府鼓勵以本國原料為主的加工工業,重點發展電子、汽車、鋼鐵、石油化工和紡織品等。2010年制造業銷售額為8365億林吉特,就業人數181.2萬。
【礦業】以錫、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為主,2010年礦業總產值估計為44.96億林吉特。據馬能源、供水及通訊部統計,馬原油儲量為52.5億桶,可供開采19年。天然氣儲量為24889.85億立方米,可供開采33年。2010年石油產量為2.3億桶,液化天然氣產量為2436.3萬噸。
【農牧漁林業】耕地面積約485萬公頃。農業以經濟作物為主,主要有油棕、橡膠、熱帶水果等。糧食自給率約為70%。2010年農業總產值為1046億林吉特,占國民生產總值的7.3%,就業人口147.5萬。 盛產熱帶林木。漁業以近海捕撈為主,近年來深海捕撈和養殖業有所發展。2010年魚類捕撈量為143萬噸。
【服務業】范圍廣泛,包括水、電、交通、通訊、批發、零售、飯店、餐館、金融、保險、不動產及政府部門提供的服務等。70年代以來,馬政府不斷調整產業結構,服務業得到迅速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行業之一。就業人數約535.36萬,占全國就業人口的50.76%,是就業人數最多的產業。自1996年設立“多媒體超級走廊”以來,創造了超過4萬個就業機會。截至2006年7月,多媒體超級走廊內1552家注冊公司銷售收入約60億林吉特。
【旅游業】國家第三大經濟支柱,第二大外匯收入來源。1990年和1994年舉辦兩屆馬來西亞觀光年。擁有飯店約1878家,飯店入住率55.3%。主要旅游點有:吉隆坡、云頂、檳城、馬六甲、浮羅交怡島、刁曼島、熱浪島、邦咯島等。據馬旅游部統計,2008年赴馬游客為2205萬人次,2009年為2365萬人次。2010年為2470萬人次,收入583億林吉特。
【交通運輸】全國有良好的公路網,公路和鐵路主要干線貫穿馬來半島南北,航空業亦較發達。 公路:2003年全國公路總長75893公里。截至2005年底,注冊交通工具1480萬輛。 鐵路:2003年總長2267公里,主要貫穿馬來半島。水運:內河運輸不發達,海運80%以上依賴外航。共有各類船只1008艘,其中100噸位以上的注冊商船508艘,注冊總噸位175.5萬噸;遠洋船只50艘。共有19個港口。近年來大力發展遠洋運輸和港口建設,主要航運公司為馬來西亞國際船務公司,主要港口有巴生、檳城、關丹、新山、古晉和納閩等??者\:民航主要由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和亞洲航空公司經營。馬航有飛機82架,辟有航線113條。1996年11月,亞洲航空公司投入運營,亞航有飛機175架,辟有航線83條。全國共有機場37個,其中有5個國際機場:吉隆坡、檳城、浮羅交怡、哥打基納巴盧和古晉。
在線咨詢
400-999-3586
seaf688
13670164053
13670257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