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于移民都有過很多了解,包括準備選擇的移民國家也都有去過,因為向往而選擇。但也有對于未來的移民生活心中充滿疑慮的,看著那么多人都選擇了移民,他們猶豫、徘徊、糾結:
自己要不要跟著移呢?
此前,上海某知名大學論壇聊起了一個話題:我們生活得很幸福,但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人想移民,為什么不留在國內呢?
其實,對于很多移民海外的國人來說,一出國,就愛國,效果比課本上教育要好得多!很多人對歐美的印象是電影和廣告上看來的,這和真實的西方還是有些許差距的,他們出去后往往會慢慢地轉變……
確實,世界在巨變,中國進步快,與西方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中國積貧積弱的局面已經一去不復返,人民的生活水平獲得了空前的提高,中國正在越來越多的領域趕上,甚至超越西方。
那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選擇移民?
換一種方式生活,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隨著中國的崛起,移民會越來越普遍,變成錢鐘書所說的“圍城”現象,即“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換一種方式生活早已是全球化后的一種普遍現象,確實也不必做過多的解讀。
中國人口基數大,移民的比例有上升,卻也是仍然非常之小部分。就算你移民之后,還是一樣可以把自己的根留在國內,包括自己的企業和資產等,中國仍將是世界上機會最多的國家,你不一定要國內事業親力親為,還是可以經常回來看看自己的事業。
醫療體系
每個國家在促進社會福利發展條件的時候,醫療體系制度是每一個國民都比較關注的問題,每年都在不斷的進行跟進。
就拿加拿大的醫療體系制度舉例:
加拿大的醫療是政府出資,私人經營,滿足十省三區的全民醫療。只要你是加拿大永居居民或公民,持有加拿大醫療卡(Care Card)就可以享受加拿大的醫療待遇。加拿大的醫療保險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醫療保險制度之一,同時也擁有著世界最完善的全民醫療保險。
加拿大實行分級醫療制度。加拿大的醫療制度主要分為三個等級,它們分別是:
初級醫療服務(Primary Care)
二級醫療服務(Secondary Care)
第三級醫療服務(Tertiary Care)
這三級醫療服務密切相關。初級醫療服務的對象是絕大多數患者,患者數量占人口的比例能夠高達80-90%,二級醫療服務大概針對10-20%的患者,而只有極少數的患者需要使用第三級醫療服務,大概只占到總人口的0.1%,屬于最復雜的醫療服務。
加拿大的醫療政策是由聯邦政府制定的,奉行的是全民優惠的方針,不管你是腰纏萬貴的富豪,還是家徒四壁的流浪漢,通過公共的醫療保險計劃,給所有符合資格的人(包括公民、移民以及難民等)提供醫療服務,根據加拿大的醫療保險制度,在多數省份使用醫護服務時不必直接付費,這些服務的費用是用政府的稅收來支付的。
教育
近些年,國際升學熱不斷攀升,根據教育部在2020年12月發布的數據,2016年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達251.8萬。
越來越多的家長傾向于讓孩子接受國際化教育,培養國際競爭力,讓孩子日后在全球就業市場中尋求更廣泛的機會。這其中,歐洲教育一直是很多家長的選擇。
歐洲精英式教育注重因材施教,認為學習的動力源于興趣,可能得益于這種學習理念,創立于1900年的諾貝爾獎,從誕生之初就是一個具有歐洲血統的獎。20世紀前30年的影響世界發展的科技的突破與創新基本全部發生在歐洲,諾貝爾獎占比超過50%!
此外,歐盟國家平均師生比例為1:14.7,小班教學的教育理念,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關注。
而且,歐盟小學教師起的最低要求是就是學士學位,只有少部分國家(淺藍色部分)對中小學教師的入職基本要求是獲得教師資格(ITE);像愛爾蘭、馬耳他、英國、瑞典,這些國家,除了獲得教師資格外,還需要通過一系列的專業能力資格審核,才可以上崗。
其實,中國也好,西方也罷
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今天的中國人對西方既要理性看待,也要學習,取長補短。從西方的發展中學習經驗教訓,少走彎路,才不會被別人隨便忽悠。移民也是如此,切勿盲目跟風,畢竟每個國家的“國情”和每個家庭的條件皆不相同,選擇合適自己的,才是最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