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導讀:
其實老實說在去馬來西亞之前,我曾經試圖移民加拿大。一個陰差陽錯的機會我來到了馬來西亞,并把孩子留在了馬來西亞,現在我一點不后悔當初的選擇,順便也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真實感受
記得那是老婆計劃已久的巴厘島行程,為了節約費用我們選擇了吉隆坡轉機,上網查詢后得知吉隆坡可以獲得120小時過境簽證,既然來了就應該好好玩玩。踏入吉隆坡已經是深夜,除了高高聳立的雙塔,吉隆坡給我的第一感覺沒有什么特別。
曾經以為的馬來西亞是一個穆斯林國家,尤其是可以娶4個老婆的政策曾經讓我羨慕不已,隨著第二天的到來一個全新的印象浮現在我的面前。第一印象是一位出租車司機給我留下的,車里我用生硬的英語問詢他各種吉隆坡的地方,他很流利的用英語回答我的時候我感慨這個國家英國殖民的痕跡太重。
然后他知道我從中國來的后,居然用臺灣腔很重的普通話與我交流,要知道在中國這就可以稱為人才了,何必去開出租車呢?從他嘴里得知這里的華人基本都可以用英語,馬來語,普通話來交流后我大為感慨這些人的語言能力,以至于后來我認識的馬來朋友會八種語言的時候,我已經不足為奇了。
我們在吉隆坡的120小時并沒有去逛那些商場,我們逛過太多商場了而且每個國家除了價格的不同以外,有錢哪里都可以買到東西何必浪費那些時間呢?老婆提議去開啟我們的吃貨模式,記得第一次去香港我們暴走了九龍半島,今天我們就要暴走吉隆坡的武吉免登。
走過每一個街角幾乎都出現了一所學校,有華語學校,國民小學,國際學校等等,難道這里的學校就有那么多嗎?不如去參觀一個學校?
這個想法是因為國內的小學實在太難于選擇了,進好的學校托人,戶口很大的一筆費用,我們來了解下國外是如何擇校也是不錯的選擇說走就走最后通過GOOGLE選擇了一所國際學校去參觀。
學校的氛圍一下子把我震驚了,每個班的學生數量很少,小孩們上課趴著呢,站著呢,坐地上呢,這是上課嗎??再一看墻上的教學計劃,我更是徹底懵了,沒有一年級要認識多少字,要學會多少東西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學會關愛,認識社會,表達自我,知道團隊的力量,學會獨立思考。這不是正是我一直想要的嗎?
學校沒有那些名人警句,也沒有振奮人心的標語,墻上掛滿了各式各樣學生的杰作,有丑態可掬的畫面,更有歪歪斜斜的中文字,更有各式各樣的照片,當時我和我老婆就沖動的決定要把小孩帶到這里來上學,哪怕是一年,孩子5歲多,不行回去還來得及上國內的一年級。
旅行回國后,這個想法越來越強烈,說干就干,反正費用不高!孩子在國內讀幼兒園一個月2500,外加各種各樣的費用一年下來沒有4萬打不住而馬來西亞國際學校一年級加起來也就3萬,這經濟賬一算---劃算!反正不行就回來讀一年級嘛,也不耽誤。
最后問詢了各種需要辦理的手續原來那么簡單,孩子入學學校就會辦理簽證,父母中其中一位就可以有隨行簽證,這不比移民方便多了。就按照一年的計劃我們再一次踏進了馬來西亞。
很順利的通過面試,小孩入學了,媽媽自然陪伴在小孩身邊,為了安全我們租住在市中心的高尚公寓,公寓里游泳池,健身房各種配套全是免費的,這么好的待遇讓我們有一點不習慣,迅速敲定了價格后,意外得知房租按月付,按年房東還不愿意,白白給我準備那么多美元,簽訂合同需要律師訂立條款,中介迅速搞定。
租約一年,月付5000多元人民幣在我的承受范圍之內,要知道我的房子月供需要2萬多,現在算起來悔死了,當我月供30年后,房子也就剩下40年是我的了,那時候我已經60歲了,生不帶來,死了更帶不走了。
小孩入學了!
學校發放了一份清單需要帶的東西,其中飯盒和錢包是一項。我很擔心小孩在學校的生活,曾經悄悄的到學校看過幾次,都沒有結果。
從一個中文環境到了一個全英文的環境,小孩的勇氣大過我。此后的1個月,每天回來媽媽問孩子:“今天學了什么。不知道,聽不懂。孩子的回答讓我們無可奈何,難道小孩不能融入嗎?在一些華人朋友的指引下我們得知這不是個例,他們都說小孩換了環境需要半年左右的傻瓜期。好吧,我們就等傻瓜逐步變成正常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3個月后我過去吉隆坡探親了為了證明我的孩子是有父親的存在,我單獨一個人去樓下等著SCHOOL BUS的到來(這里說明,國際學校都有校車接送,每天10元錢,直接送到家門口)當孩子走下校車愉快的和周圍的外國小朋友有說有笑的走過來時,我開始震驚了,看樣子那些小朋友也不是中國人啊!在國內連A到Z都念不清楚3個月?3個月難道就會說英語了,我學了10多年還不會說,聽不懂呢!
下了車孩子看到我,非常開心告訴旁邊的小朋友:“he is my dad."小朋友們熱情的和我打招呼,我也得知住在我們公寓的有越南人,阿拉伯國家的人,非洲人,歐洲人,每天晚上7點30孩子們都會準時在游泳池邊集合,開始一個快樂的夜晚。
學校的生活似乎是豐富多彩,各種課外活動占據了她的主要精力,后來我才得知14歲前這里的孩子是非常愉悅的,14歲后真正的學習才開始到來。老師很用心的會記錄下孩子在學校的點點滴滴,在學期結束后的家長交流會上告知給家長。學校居然在中國端午節時教他們包粽子,中元節做燈籠,萬圣節做鬼面具。
孩子自主的選擇各種俱樂部加入,一個班的學生6人一個團隊,2個團隊之間互相比賽,從做手工開始6個人分工完成最后自己選出一個人匯報。每個孩子都要表現自己,在這里沒有低調的說法,小孩必須驕傲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看到孩子的成長我為當初沖動的舉動有了一絲絲心里的安慰。
孩子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開朗,回到家里也會把學校里的趣聞分享給我們!這里有個事需要說說,當初每天給孩子10元錢,回家后還是10元錢,問她為什么不買東西,她說不會買。到現在不用擔心了,連學校新到一臺自動售貨機孩子都會去試試了,還會說學校的豆沙包每次去都賣完了,好久沒有吃到豆沙包了!
有一次在孩子不知情的情況下,我帶一群朋友去學校參觀,本不打算見到她呢,看到她從舞蹈房出來,一群可愛至極的小朋友里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我的朋友們一眼認出了她,再看她周圍的小朋友無不感慨馬來西亞的多元。用朋友的話說:"這五顏六色的小孩在一起,太可愛了!
學校定期會讓學生們自己組織跳蚤市場,畫指甲,賣舊物無不新奇,記得孩子有一次居然畫了個紋身回來,可嚇了我一跳,最后才知道那是畫上去的。學校經常舉辦活動,都要求父母到場,運動會,酒會,各個國家的服裝秀,各種聯誼活動。
最后得知女兒所在的學校很多孩子都是各國大使館工作人員的孩子。一天,孩子很認真的問我:“爸爸,日本人很有禮貌,他們不壞啊!”我無言以對。國內幼兒園開始,各種電視節目把日本人丑化了,我不知道怎么和孩子解釋那段歷史,就讓她永遠善良吧!
父母間的聯誼交流
學校變成了一個平臺,父母成了朋友,孩子更是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記得一次剛好趕上女兒的生日,媽媽準備了蛋糕和各種食物邀請小朋友來慶祝,說好下午6:30 (學校周一到周四下午1點放學)6:30準時到來的小伙伴盛裝出席,男孩子馬甲領結,女孩子都穿上了最漂亮的衣服,反觀自己的孩子有點不太正式了拖鞋短褲!孩子的家長帶來了自己家做的蛋糕和其他食物甚至帶來了慶祝用的氣球,這一下讓我老婆有點不知所錯只能吸取教訓,下次一定不再犯錯。
孩子在馬來西亞生活一年了,習慣了那邊的生活!這下子問題來了,和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一句英文不說,和小朋友在一起的開始說英語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了!中文水平急劇下降,聽說沒有問題,寫就開始成問題了,拼音分不清聲母韻母,所有漢語拼音都用英文英標式的發音,這無言了!!沒法子,媽媽在馬來西亞為她報名參加了中文學習班只能如此了。
孩子在馬來西亞由于假期太多,多元化的國家,中國人的節,馬來人的節,印度人的節,歐洲人的節統統放假!整個生活狀態徹底改變!愉悅的接觸大自然,愉悅的和小朋友一起度過每一個假期生活,當我問她是否愿意回來時,她的回答只有一個:“不”。更多的假期,讓她有更多的時間過更多接地氣的生活!注:馬來西亞公園實在太多,很大一部分都是免費的!
這里要說,我選擇的是美式學校,學習的是IB課程,等她中學后正式開始IB的沖刺,所謂IBB課程全稱為國際預科證書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簡稱IB課程),是由國際文憑組織為中學生設計的為期兩年的課程,IB課程設計主要集中在中學的最后兩年,通過兩年的扎實教育,培養出受全球大學認可并優先錄取的精英型人才。
英國幾乎所有大學都接受IB文憑。牛津、劍橋等世界一流大學很歡迎IB學生申請入學。倫敦大學最低錄取分僅需32分,高達百分之四十的IB 考生放榜成績達到32分以上。美國及加拿大數以千計的大學都視IB文憑為優良的入學資歷。著名學府如哈佛、耶魯及普林斯頓等一級常青藤系列的大學甚至特別歡迎IB學生。
這一沖動的選擇,希望沒有任何遺憾,一切的努力也就為了孩子的成長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把目光投向這個小小的馬來西亞,作為孩子登陸更大空間的跳板!
續:
不停有朋友發EMAIL給我問詢我各種問題,我簡單的總結了一下,大概的都是三類問題:花費多少,如何辦理,小孩適應不? 其實多慮了,花費多少真是客隨主便,不同的選擇花費的程度是不一樣的。有幾千元的,有幾萬元的,也有十多萬的,看你如何抉擇了。
如何辦理的問題,我不想在一一回答了,統一做個答復吧!三種方式:最捷徑的辦法就是辦理馬來西亞第二家園,什么是第二家園說白了就是馬來西亞的居留證,你可以昏天暗地的住在馬來西亞任何一個地方,不用擔心簽證和滯留的問題。第二個方式就是辦理孩子的留學簽證,但是2015新政策規定孩子必須7歲才可以辦理而且必須是有海外招生資格的國際學校,父母其中一人可以辦理陪讀簽證,一年一簽,也很方便。還有一種就是工作簽咯,辦理這個你首先得去找一個月薪超過5000馬幣的工作,然后你的孩子,老婆,家人都可以隨行到馬來西亞了。
我強調一個問題,馬來西亞沒有移民一說,不要被別人忽悠了,永居不等于移民這個概念一定要分清楚。第二家園比起其他的2種方式多了一個便利條件,當你居住滿3年后,你的孩子可以獲得華僑身份,華僑身份不說別的,就說以后考國內的大學400分你可以選擇很多名牌大學了,參加的考試不是全國普通高等教育入學考試,而是華僑歸國人員這一類的考試,暨南大學,華僑大學就是為這類學生準備的。
馬來西亞也沒有買房移民的說法,買房和永居是分開的2個概念,各位朋友一定要保留中我們的根,全世界最難移民的國家是哪個??那就是中國,中國未來一定是最強大的國家,不要抱怨我們的各種弊端,任何一個國家不要光看他好的一面,中國也一樣。2015年1月份,習大大專門到昆明考察了火車南站,要知道那是未來的東盟動脈啊,我們就把馬來西亞,泰國等等動脈的國家當成我們的一個海外之地好了,想去就去多么舒心,我一直有一個烏托邦的夢想,就是全世界沒有國界了,可以天馬行空的自由前行,怎么說著有點希特勒的帝國夢感覺了。
返回正題,小孩在哪里上學不是最重要的,有的孩子可能適應這樣,有的孩子可能不適應,要看孩子的性格。孩子天性活潑,開朗,那他一定會適應到陌生的環境,如果孩子比較寡言和孤僻,我還是建議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吧,要不然情況會更糟糕!我以前說過釋放天性應該是幼兒教育的最大目標,而不是會背2首唐詩,會唱幾首歌,會玩幾種樂器而已,小孩子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其實在8-12歲就會完全建立,起碼我就是這樣!人生觀的建立是需要引導的,而這一生的追尋也會在8-12歲確立,別忘記了小時候我們的作文題目:“長大我要做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 我記得有人要當科學家,有人要當老師,可悲的是我們小時候就知道科學家是在實驗室里工作探索心,老師就是站在講臺上的高大背影,以至于我到18歲才知道原來老師也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而不是小龍女般不食煙火。孩子的理想是埋葬心里的,也許今天這個,明天那個,不要去干涉他,我自己覺得我們目前追尋的理想就是更好的生存下去,這里說的是生存而不是生活!我們還不可以談論生活。
我的小孩現在性格基本沒有改變,只是帶來了一種灑脫,是一種我都要和她學習的灑脫。用我妻子的話來說,她已經成了吃百家飯,喝百家水長大的小孩了。我們工作忙,只要是我們認識的朋友,她都可以無所畏懼,高高興興跟著別人離開,我原本以為孩子白眼狼一樣,一天孩子很認真的和我說:“爸爸,你們不在我身邊的時候我就會想你們,可和你們在一起我又會想念我的那些朋友!” 其實孩子是真實的把內心表達出來了,一個小孩子就學會了掩飾自己的情感,這是這一年她最大的成就。我最淘汰的就是國內很多家長,2個孩子在一起玩如果發生了矛盾就會去責罵自己的孩子或者去教育別人的孩子,小孩子的矛盾會有多大?不至于殺父仇人那般吧? 讓他們自己解決,這也是我的小孩在馬來西亞學到的,如果一個人連這種問題都不會解決,那注定這小孩將來會很孤獨。不聞,不理,不問,最多30分鐘,小孩子又在一起開心玩耍了。
想想這一年半,孩子學會的就是如何與人相處,但是老外的自我也學了回來,我覺得這是中國人性格里面最欠缺的,我們何嘗不想表達自己內心的訴求,我們何嘗不想把自己的內心暴露出來,但是千古的定律要我們考慮別人的感受。一個國外的小孩到我們家來,玩餓了,直接開口問我們說:“你們家有吃的嗎?我餓了!”如果是我們的孩子,你一定會說這小孩怎么可以跟別人要吃的,沒家教,其實我不以為然,這才叫小孩。吃完東西,還要表示這東西好吃,下次可以多買點。老外的規矩不是那些牽牽盼盼的顧忌。一次我女兒和一個敘利亞的小孩在一起玩,約好今天到我們家來玩,但是我們沒有告訴時間,小孩子從下午3點在我們家門口一直等到了下午6點,守約是他們必須遵循的,三個小時的等待并沒有讓她發怒,只是遺憾的表示她忘記問相約的時間了。
我不只一次問小孩,要不要回中國來,回來上學吧!他猶豫過,每次假期回來看著那些和他同齡的小孩,她又不猶豫了,小孩子是會比較的,不要以為他們小就不懂人之常情。她知道什么樣的生活叫自由。我追求不了的,留給她去幫我實現。小孩在學校學會的第一個單詞應該Share,可悲的是她居然不知道這個單詞的中文意思,只是知道什么意思,以至于她給我解釋的是,我有3個草莓,我要Share給周圍的朋友,最后我們告訴了她,這叫--分享!
她這次開學,我專門叫妻子從國內人肉空運了一箱草莓去給分享,她居然分享給了老師,老師很大方就收下了。放學后,老師用一張粉色的小便條寫了一段話帶回來給媽媽,大致的意思就是“謝謝來自中國的草莓。”(主要是馬來西亞的草莓實在太難吃了),孩子不怕老師是成功的基石,我從小就怕老師,哪怕是到了大學我都害怕老師,我甚至沒有一個老師朋友,因為每次老師都會惹得我父親狂揍我一頓。我的孩子就不怕老師,還會約老師玩。
看著我國內那些朋友,周末陪孩子去學鋼琴,學英語,學畫畫,我個人是覺得好累。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拼了。我小時候唐詩一百首倒背如流啊,現在呢?完整的背一首都難,也許你要說學會一種態度,學習的態度!那么我要反駁了,態度不是學習的,是對待的,什么樣的孩子就該有什么樣的態度,如果每個孩子都是朗朗,都是達芬奇,那么這個態度就對了。如果每個孩子都去學習這種態度,那么世界上沒有博爾特的放蕩不拘,沒有喬布斯的天馬行空,更沒有馬云的牛哄哄的言論了。要知道喬布斯吸過大麻,當過嬉皮士,更在印度放蕩過幾年。老天在我們生下來的時候就給我們存進了每個人的時間,別去浪費時間了,讓孩子去玩吧,知識是可以補回來的。大家是不是有個小小的發現,上初中的時候,把小學的試卷拿出來恨不得自己打自己一頓,怎么那么簡單的東西都會寫錯,其實不是自己笨,是因為認知達到了一種程度就會覺得簡單了,這種認知不是鋼琴,英語,畫畫帶來的,是對生活的認知,人知識的認知。我記得我父親和我說的一句話,至今我又把他傳給來我的女兒:“上學的目的是學會翻書,什么都記在腦子里,你是神童了!”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比如說我要去泰國旅行,最起碼我知道找到一本孤獨星球的泰國行指南吧?如果連找哪本書你都不知道,那才叫文盲,真正是有知識沒文化的“素質”教育了。中國的發展太快了,也太過于浮躁,大家都渴望一夜爆富。沒有幾個人可以認真的思考改如何生活,生活其實可以很簡單,簡單而快樂的生活,多好?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那生活也應該是為了更好的工作吧?這個辯證關系應該對等成立的。別把青春都獻給了無畏的生存中,無關財富,無關經歷,是一種心態。
孩子又開學了,這次開學1個月后又有10多天假期,這個假期我會帶她去海邊過一段漁民的生活,我要讓她知道生活是很艱辛的,不是每天肚子餓了就有吃的,想睡覺了就可以睡在舒服的床上。我女兒也知道上學時需要花錢的,錢也是爸爸辛苦賺來的,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生活不容易,但是生活可以很快樂,快樂是可以自己去找尋的,還是那句話無關財富,10元錢有10元錢的開心,100萬有100萬的開心,壓抑是最大的悲哀。
在線咨詢
400-999-3586
seaf688
13670164053
13670257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