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在國外的人來說,走還是留?這是個一言難盡的話題。
據《2016年中國海歸人才發展趨勢報告》顯示,海歸人群正在以每年12%的遞增速度返回國內。
隨著本世紀初開始的更大規模的留學浪潮,使“海歸”們回國的待遇不再像上世紀那樣吃香。對于很多家庭來說,出國留學,也不過是許多中國家庭的平凡選擇而已。留在當地呢,沒有PR身份,找工作也是寸步難行。
兩難選擇里,不少人選擇了回國。這也就造就了中國史上最大的海歸潮。
2017年全年,中國海歸人數達到了48.09萬。
2017年全年,中國留學人數達到了60萬。
2017年全年,中國有10000名高凈值人士移民,成為全球富豪流失率最高的國家。
是的,史上最大的海歸潮、留學潮、移民潮就這樣不期而遇了!
有些人說,海外的世界就像一堵圍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
可是真正的事實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告訴大家,是什么樣的原因,在驅使著中國人做出這些選擇。
海歸潮—沒有身份,不得不回國
“海歸潮”幾乎每年都在刷新著紀錄。而造成這個海歸人數年年增長的原因,一部分確實是因為中國發展越來越快,吸引了一部分海歸人才回國就業或者創業,同時國家針對這些群體,提供了一定的補貼。
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國外移民政策的收緊和變化,導致大批留學生沒有身份繼續留在海外,不得已做出的選擇。
根據國內某海歸發展平臺2017年出的“海歸人才發展報告”顯示,在做出海歸選擇時,63.2%的人是受“國外移民政策影響”。
比如2017年8月,美國國土安全部起草一份計劃,要求外國留學生每年重新申請居留許可,以加強“國家安全”。
此外,H-1B簽證改革及“旅行禁令”也使外國留學生面臨更嚴峻挑戰。對于申請者來說,獲得工作簽證比北京搖號還難。
正是因為留學基數過于龐大,其他國家無法接納這么多人的移民申請,所以才促成了一年比一年更猛的“海歸潮”。
留學潮—家長日益提高的教育需求
隨著中國家長日益提高的教育需求而中國本土教育進步緩慢,導致留學潮愈演愈烈。
美國US News(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發布了全球教育質量排名,本次排名沒有把頂尖高校因素列入進去,主要是從中小學教育質量進行對比,在列入考察的80個國家里,加拿大獲得第一,中國排在第25位。
你會說中國的25位還屬于中上水平,教育質量還是不錯的,但這份排名是沒有包含頂尖大學因素的,這也是很多家長要在大學期間把孩子往國外送的原因。
除了“鍍金”,還有很多中國家長希望孩子離開中國的教育體系,接觸不同的文化、制度,在國外大學里對于社會問題、價值觀、世界觀的討論可以有很大的包容和自由度,這些東西在中國大學校園內,還是有不少的限制。
但真正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知識,就是要在自由和包容的環境中產生。這也是中國家長希望孩子擁有的能力,當這樣的教育需求得不到滿足,留學潮自然而然成為了趨勢和必然。
移民潮—對生活品質提高的需求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擁有了全世界最龐大的中產階級和高凈值人群。國人對于生活品質的提高,有著強烈的需求。
他們在決定移民的時候,可能就是因為一次霧霾,一次爭學位,一次辦戶口,一次感覺不公正的對待等等,這些似乎沒有“非走不可”的理由。
換在以前,可能會繼續忍受,但現在他們有了足夠的財力,能夠通過“走出去”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移民潮就開始了。
中國富豪移民海外最主要的原因連續4年都是教育質量和環境污染,其次是醫療水平、資產安全、社會安全等方面的考慮。這也導致近兩年中國成為世界富豪移民率最高的國家,有10000名高凈值人士移民海外。
在10000名高凈值人士移民背后,是更為龐大的中產階級準移民群體,在這次移民潮中,中產階級才是真正的主力。
中國人對于生活品質日益提高的需求,必然要在一個地方實現,就是這次移民潮的真相。
海投潮—海外房產投資興起
近幾年國內股市長期低迷和樓市政策的不穩定性越來越突出,海外房產配置越來越受到中國投資者的青睞。
“海外置業”可算是近兩年年的熱門詞匯了,秉承著“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中”的原則,以及國內“資產配置荒”隱現,不少高凈值人士加快布局海外市場的步伐。
近兩年還有一個關鍵詞“新中產”,一般新興中產可投資的資產是在30萬到200萬之間,從當前國內投資市場環境來看,中產階級相較于高凈值人士來說可投資的渠道較少且風險較高,所以房產是更有安全感和能帶來可觀收入的不二選擇。
但隨著國內房價的久高不下、限購令的頒發,購買國內房產以實現資產增值的希望越來越小,于是很多人開始把目光放到了海外。
海外投資房產便成了新中產逆勢上揚的一條穩定的康莊大道,越來越多的中國新一代中產階級開始投身于海外資產配置的大潮中。
總之,不管走還是留,只要您和家人的未來能夠,多一種選擇,少一些遺憾,那便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