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百度,同時輸入“中產階級”、“焦慮”2個關鍵詞,你會看到什么?
映入眼簾的一定是各類五花八門的爆文:
《房奴、孩奴、職奴,中產階級怎么這么慘? 》、《有錢有房有車的中產階級,為何承包了全宇宙的焦慮?》、《中產階級的焦慮:除了買房還能買點啥?》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只要提到中國的中產階級們,似乎就自帶了“焦慮”的屬性。
他們可能名校畢業、月入數萬,他們開著光鮮亮麗的豪車、每天出入甲級寫字樓,他們跑步健身馬拉松、三餐都吃精致的料理,他們手握數百萬的存款,卻再也找不到屬于自己的“詩酒茶”。
他們看似擁有一切,卻又一無所有。城市給予他們的幸福感,甚至不如出門擠著公交地鐵、早餐吃著煎餅果子、夜晚跳著廣場舞的大爺大媽。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茍且,還有遠方的茍且!
01.我只是個假中產
劉先生是上海一家外企的高管,孩子讀著國際學校,老婆在家相夫教子,貸款買了一千多萬的房子,一直是我們的人生榜樣。
可惜好景不長,由于公司高層變更,被裁。失業后,為了還房貸,他不得不把千萬豪宅出租,一家人到普遍小區里租房子。
劉先生算了一下他之前的生活成本:每月3萬多的房貸,1萬多的子女教育費,和1萬多的其它日常開支。
也就是說,要維持表面風光的生活背后,每月至少要掙到6萬。再加上其它額外開支,一年下來所剩無幾,幾乎沒有什么流動資產。
但之前劉先生一直認為自己的收入很穩定,甚至還會持續增長,對未來風險沒有做充分的預期。
02.真中產的關鍵
據一份關于中產階層的調查則顯示,中國大陸自認為是中產的家庭月收入在45,202元。
除此之外,要想擠進中產階級的隊伍,在還完房貸、車貸等一系列貸款之后,最好還要有百萬級別的流動資產。
其實,這才是區別真偽中產的關鍵。劉先生的中產生活降級,正是缺少流動資產的支撐。所以,他只是個偽中產。
日本管理學大師大前研一曾對中等收入群體提出過3個問題:
1.房貸是否給你的生活帶來了很大壓力?
2.你是否不敢結婚,或不打算生兒育女?
3.孩子未來的教育費用是否讓你憂心忡忡?
大前研一認為,如果這3個問題的答案有任何1個為“是”,你就不算中產。而現實中又有多少人能對這3個問題都說“否”呢?
03.“中產”變“中慘”
現實生活中焦慮的起因,遠不止上面這三個問題那樣簡單。
房產作為中產的重要指標,其影響因素是決定性的,能否擁有一套房產,特別是在一線城市擁有,能夠給予中產階級極大的安全感。
房子并不是中產階級唯一的困擾。
▼子女教育、醫療準備、養老金儲備、子女結婚、個人職業生涯培訓,以及可能存在的大宗開支,比如購車、房屋置換等等,這些才是中產階級生活壓力和焦慮情緒的主要來源。
把“中產”兩個字改為“中慘”,或許更加符合現在他們的真實情況。他們極度不安、焦慮,“怕”字當頭,害怕失業、害怕生病、害怕意外,生怕所有的一切瞬間化為烏有。
04.中產的萎縮和出路
雖然沒有全面的數據統計,但是通過各個層面的新聞觀察發現,就業困難、金融資產流失以及高企的房價,已經造成了中產階級的萎縮與流失。加上貧富差距的擴大,簡而言之,富人將越來越富,窮人將越來越窮,而中產階級正在大量萎縮。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在缺乏“穩定感”“歸屬感”的背景下,三分之一中等收入者選擇讓下一代出國。
焦慮的中產們尋求圖變,這也就是為什么他們會熱衷于移民、
海外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