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關于
房地產稅立法推進的消息成為熱議話題。多位業內人士建議,加快制度建設,“開門”立法,推動房地產稅實施,最大程度凝聚社會共識。
立法工作進入“快車道”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健全地方稅體系,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3月7日,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表示,我國房地產稅實施的總體思路是 “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
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財政部以及其他有關方面正在抓緊起草和完善房地產稅法律草案。
史耀斌表示,房地產稅作為一個世界通行的稅種,有一些共性的制度安排,其中包括:對所有的工商業住房和個人住房,按照評估值征稅;均有一些稅收優惠;收入歸屬于地方政府;需要建立完備的稅收征管模式。
業內人士認為,通過這四點可供參考的制度安排,加上“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總體思路,未來房地產稅的大致框架其實已浮出水面。
具體到房地產稅開征時間,由于立法工作尚在初審準備階段,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近期開征的可能性不大。
盡管如此,已足以影響人們對房地產市場的預期。
房地產稅如何征?
目前,公眾關注的焦點在房地產稅征收的稅基是什么?免征條件是什么?稅率定在多少合適?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從政府透露的信息可以明確,房地產稅會有一些減免措施,類似于個稅的起征點。
北京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認為,不是所有的房產都要納稅,需要保證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
“比如,按照人均30平方米或50平方米進行扣除,保證三口之家100平方米的房子無需納稅,保障居民的基本居住需要。”
有人建議,房地產稅收取方法可以按照套數征收。對此,青島大學易憲容教授認為,單純以套數征收房地產稅不合理。
住房在價值上很懸殊,一套住房可以值10萬元,也可以值千萬元甚至更高,如果以一套住房作為免征稅的標準,會導致征收的不公平。
至于房地產稅的稅率如何確定,劉劍文建議,稅率可以由地方政府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確定,但必須在中央規定的浮動稅率范圍內進行調節。
對房地產市場影響幾何?
征收房地產稅會不會降房價?
在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看來,從國外實踐經驗看,房產稅不是政府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關鍵手段。
房地產稅能否抑制房價,主要在于房產稅是否會改變市場預期和供需關系。
在人口持續流入、經濟和產業發展前景好的城市,市場需求旺盛,供不應求,房產稅會被轉嫁給需求方,推高房價和房租,并不能抑制房價上漲。
業內人士認為,房地產稅出臺的初衷并不是簡單應對高房價,而是調整中央和地方財稅分配體系。
劉劍文說,房地產稅作為稅收的一種,最主要的功能是組織財政收入,控房價并不是房地產稅的最主要功能。
在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看來,征收房地產稅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彌補和替代不斷減少的土地財政。
隨著存量房時代下土地財政的減少,保有環節房地產稅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不過在上海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胡月曉看來,房地產稅可以成為地方重要財源,但短期難以完全替代土地出讓收入。
房地產稅不能“單兵突進”
部分業內人士和媒體認為,推動房地產稅立法和實施,需要加快制度建設,清除各項障礙,科學設定稅率。
更為重要的是,需要加大公眾參與度,最大程度凝聚社會共識。
任澤平認為,實施房地產稅有六大前提條件,均需加快推進:
一是開展全國的住房普查,掌握全國住房的基本情況。
二是建立全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系統,準確及時地采集房屋登記和交易數據,實現全國聯網、實時查詢。
三是統一界定房屋性質。
四是完成房地產稅收改革。目前在房地產稅收環節,約有10個稅種,應重新設置建設、交易、保有環節稅賦,避免重復征稅。
五是完成《城鎮住房保障條例》立法,清楚界定居民“基本住房標準”,以確定房地產稅的免征條件。六是完成修訂《稅收征管法》,為依法治稅提供依據。
胡月曉認為,房地產稅承擔主體是家庭,推出房地產稅意味著家庭支出增加。
因此,要緩和甚至完全對沖這種影響,房地產稅出臺前尤其需改善國民收入中要素分配關系,即加大勞動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老百姓才有錢繳納房地產稅。
輿論普遍認為,征收房地產稅已經按下確認鍵,希望接下來的每一步行動都能更加透明,有權威的信息和公開的討論,逐步凝聚社會共識,最終確立最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征收方案。
【待考證】: 以下為 香港媒體已經暴出大陸房產稅征收細則
一、納稅義務人:以擁有名下房產的計稅家庭或機構為納稅義務人。
二、計稅家庭:夫妻、未成年子女、名下無房產的成年子女。夫妻以外的成年家庭成員擁有獨立房產后自動脫離不再為家庭成員。除繼承外,今后應禁止未成年人擁有房產。
三、征收對象:對計稅家庭于全國范圍內所擁有的產權房以套數和面積相結合為基礎征收房產稅,非產權房待轉為產權房后再計稅。
四、計稅依據:房產購置原值或評估值。
五、家庭基本居住套數:夫妻處于在婚狀態的,基本居住套數為兩套;單身未婚或夫妻處于非婚狀態(包括離異、喪偶)的,基本居住套數為一套。機構基本居住套數為零,今后應禁止機構購買住宅房產。
六、家庭免稅居住面積:等于人均免稅居住面積乘以家庭人數,人均免稅面積由地方**自行制定,為30-60平米。機構免稅居住面積為零,今后應禁止機構購買住宅房產。免稅面積以首套房所在地區制定的標準計算,首套房面積不足以扣除的部分,可于第二套房中扣除,依此類推。
七、稅率
(1)采用分段累進稅率,年稅率為0.8%-20%。超過免稅面積落在基本居住套數以內的部分,年稅率為0.8%;超過免稅面積落在基本居住套數外第一套的部分,稅率為3%;超過免稅面積落在基本居住套數外第二套的部分,稅率為5%;超過免稅面積落在基本居住套數外第三套的部分,稅率為10%;超過免稅面積落在基本居住套數外第四套或以上的部分,稅率為20%。
(2)套數排序以房屋購置時間為準,同一天購置的,以房屋面積大小排序。免稅面積按照套數排序依次扣除,
(3)與家庭外成員聯名持有房產的,也計為單獨一套,面積按注明產權比例或平均分攤。
(4)機構擁有的住宅房產也可考慮采用5%或10%的單一稅率,并禁止今后購買住宅房產。
八、計稅時點
為上一年度12月31日,房產數據和家庭成員,皆以此為準。
九、稅收優惠
(1)夫妻無子女的,按照3人計算免稅面積;
(2)未婚單身或離異單身按照1.5人計算免稅面積但免稅面積不超過60平米;
(3)喪偶的單身和子女夭折的單身按2人計算免稅面積;
(4)拆遷補償房產和享受低保家庭可免征房產稅。
(5)不在市區范圍內的旅游房產可免征或減半征收房產稅。
十、征稅流程
(1)稅務部門于每年一月一日由房產稅電腦征管系統自動生成納稅家庭成員信息和本地房產信息,并據此生成繳稅通知單郵寄給納稅人,稅款需在三月底前繳清,逾期開始計算滯納金。家庭成員信息可由人口普查數據獲得,也可由公安戶籍部門反饋獲得。本地房產信息由住建部全國住房信息查詢系統獲得,包括納稅人在本地的所有房產和套數排序、可扣除免稅面積等信息。納稅人認為繳稅通知單信息有誤的,可攜帶相關證件到本地稅務部門辦。